負責任地離去

交棒者無論是退休還是移民,都必須負責任地離去。這最基本是指不要留下「爛攤子」給接棒者,即留下尚未解決的問題,例如債務、人事糾紛、不切實際的承諾等等。
接棒者首要任務也不是定下甚麼鴻圖大計,而是小心審視交棒者留下的人、事、傳統等,哪些要保留、哪些要放棄、哪些要改變。 … More 負責任地離去

「調適領導力」實踐課

工作坊以網上會議平台進行 疫情帶來新常態,教會的聚會安排被迫轉型,恐懼帶來新一波移民潮,教會人才及錢財資源被迫要重整部署。面對環境轉變,我們只可以被動地承受?還是主動地回應? 今年對教會領導層而言,是很艱難的一年,衝擊一浪接一浪,面對2021的年度計劃,應如何入手?或許在編排事工之先,教會領袖應回歸焦點─關係(與人、與自己、與神)。今天的服侍的受眾需要的是甚麼?領導風格需要甚麼轉變?上帝在做甚麼新事?教會應如何配合? 本會副總幹事呂慶雄博士聯同培訓團隊,針對今天香港教會的獨特需要,採用「調適領導」並結合聖經原則,推動相關課程,供教會領袖研習。調適領導力(Adaptive Leadership)來自哈佛教授隆納德‧海菲茲(Ronald A. Heifetz)及唐諾‧羅利(Donald L. Laurie)的原創性理論。有別於其他領導理論,調適領導力的特色: 以成員為中心的領導決策,改變由上而下的領導傳統,強調學習型領導 透過觀察(Observations),以全局及多元角度辨識 聆聽不同觀察,解釋(Interpretations)現象,反思固有傳統及假設 真誠介入(Interventions)所發現的問題,以實驗精神嘗試尋求出路 領袖真正的責任是提供意義及創造目標,在危機中重檢使命與價值,分辨組織的可變與不可變元素 練習調適領導力行為原則 縱觀全局掌握問題重心 確認技術或調適性挑戰 調節改變帶來的不適應 嚴格地維持成員專注力 把工作交還給成員跟進 保護來自基層領導聲音 課程特色 為香港教會特別設計課程 用不同案例配合理論學習 邀請各學員分析實際挑戰 在堂會中實踐調適領導力 導師: 呂慶雄博士 – 「證主」副總幹事(培訓)張少珠博士 – 「領導力培訓學院」課程發展總監尹祖伊博士 – 「領導力培訓學院」培訓顧問 日期: 9月12、19、26及10月17日(週六)時間: 9:30am – 12:30pm 網上會議平台進行【團隊參加,效果更佳。】 費用: 標準價 HK$1500/位;證主之友HK$1200; 曾參加8月19-21日「教牧領導力發展日」,優惠價 HK$1000/位; 四位同一教會/團體參加,只需HK$3000 查詢:2725 8558 鄭小姐 June Cheng [按此立即報名]

調適前行──不能忽略的網上聚會

網絡平台只是形式、載體,重要的是所講的內容和與會眾的關係。若沒有好的內容,即使投資多少時間金錢在器材、載體上也沒用;若跟會眾沒有好的關係,即使再精彩的內容、表達方式,都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。所以傳道同工的使命,是專注在要傳遞的信息,對任何平台持開放的態度,讓媒體成為有效的載體。 … More 調適前行──不能忽略的網上聚會

懂得賦權,善於調適

人際間的交流是主要決策的時機。會議當然是做決定的合理場所,但會議外的溝通,如在茶水間、電梯大堂、交通工具這些非正式場合,偶然談及公事,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想法與做法。有時在正式會議前跟相關人士溝通(游說),也會令會議時作決定容易得多。若不能把握這些時機,每次都要等特定的會議周期,又要等主席/負責人認可才能放進討論議程,有關議程可能已變得不再重要。 … More 懂得賦權,善於調適

解構教會內的持分者

不論多好的想法,若跟持份者沒有良好的溝通,好事也會變壞事。調適領導也提出對持份者要有充份的了解和溝通,這看似理所當然,實際運作時卻往往被忽略。特別在一些教會或機構,假設了成員都具有使命,都是人品高尚的大好人、心志與能力兼備的人才,應該會支持變革,到抗拒、衝突出現,才恍然大悟現實與理想間的差距。城市教會可能更像企業組織,成員既是主內肢體,同時也是持份者。持份者即利益相關者,任何受某決定影響的人都可被稱為持份者;而廣義的利益並不限於金錢或物質上的需要。 … More 解構教會內的持分者

離開因循

教會處境較少考慮權力與政治問題。害怕面對而不去處理,也是因循不進步的原因。這裡說的政治是指辦公室政治一類,即群體內不同持份者因著信念、利益或習慣,以各種方式或手段爭取別人的支持。負面看是爭權奪利的小圈子,正面看是促成創意與生產力的小隊。這又回到前文提及共同重視的價值,教會群體重視對神的忠心、誠信、聖徒相通等,遇有爭議的課題正正就是考驗這些價值的時候。 … More 離開因循

進入變革的第一步

這類組織文化其實不難發現,當你進入一間公司工作,至少有一至兩周的適應期,在這期間你會發現這公司與以往所經驗的有何不同,透過同事的耳語,你很快已發現哪些話不能講、哪些事不能做。其實教會也一樣,哪位同工的話最多被引用,哪位講道時最少人遲到,你便可看到這教會不同的人有何影響力。 … More 進入變革的第一步

隨時代變化的領袖與領導

近來常提的調適領導有點像《笑傲江湖》中的「吸星大法」,要吸的是自己及別人的經驗,透過反思與實驗,融會貫通成為自己的領導能力與特質。其實,「有效的領導」之所以有效,是隨時而變,按不同處境以針對性的方式與風格作帶領。領導學是反思經驗的結果,而非永恆真理,也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秘訣,因此才需要不斷學習。
以誰是教會領袖為例,今日,隨神學教育普及,堂會中最熟聖經與神學的除了牧者,還有信徒領袖。論屬靈生命的素質,有些年長的信徒可能更有說服力,更得「眾民的喜愛」。那麼,教會領袖是誰?以事奉崗位來衡量還行得通嗎? … More 隨時代變化的領袖與領導

乘浪革新

領袖如何面對危機?按調適領導的看法是不斷自我反思及修正,透過不斷嘗試創出新路。既是新時代新問題,就要有新作風。若不是換人,便要換方法。
承著危機而來的風浪,放下過時的做法進行改革,迎向疫後的新環境新機遇! … More 乘浪革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