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
從事奉崗位退下來,沒有了辦公室,沒有了秘書,好像連人家對自己也少了份尊敬,心情自然不暢快,很想找方法來補償,有甚麼比繼續擁有權力更好呢?這就是傳承的一個危機。 … More 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
從事奉崗位退下來,沒有了辦公室,沒有了秘書,好像連人家對自己也少了份尊敬,心情自然不暢快,很想找方法來補償,有甚麼比繼續擁有權力更好呢?這就是傳承的一個危機。 … More 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
不少人仍認為新的接班人要跟創會牧師有相同特質,其實這只是緬懷過去,未能適應新環境!好的傳承不是去找一個複製品,而是要有一位肯創新、破格,為教會引進新思維的接班人。 … More 轉變與傳承
也許,基督教會作為社會組織的影響力應會持續下降,但仍有她的重要性。環境改變只是催化劑,重拾使命與動力才是焦點。小型信徒群體滲入不同社區的角落,他們的影響力可能帶來更大的文化更新。
廿一世紀教會發展的可能方向:
1. 規模小、組織散、種類多
2. 關係與使命主導的群體
3. 雙重網絡發展的趨勢
你怎樣看? … More 小教會的成長動力
後繼無人也可以是改革時機。傳統做法是等,過去也教堂會合併,但其實還有其他選項,就回是復「信徒皆祭司」,今日網絡資源豐富,教導與屬靈裝備只是意願問題,基本的關懷牧養在信徒閶也可實踐。 … More 後繼無人下的選項
「時機」是要把握的,即以弗所書提到的把握每個機會,亦即所謂的機不可失。以弗所書五章16節中的把握時機,正正提醒我們在邪惡多變的世代,要辨識關鍵──神彰顯的時間。那是「把握現在」,充分利用今生的每個機會、每個right time,去完成我們的任務。 … More Kairos化時為機
世情變得複雜多變,即使閱歷深厚也不一定能對當前形勢有完滿的答案。今時今日,教導也不能老是單向地灌輸,而是要互動學習,所謂教師也不一定是年長的教導年幼的,也可以是有共同興趣的弟兄姊妹一同學習。堂會領袖若能放下身段、肯與年青人一同學習,正是互相建立的好機會。 … More 突破框框的思維
今日堂會需要擁有開放文化的團隊領導,假若大家只會避開敏感的議題,客客氣氣地各做各、因循地教導萬無一失的「真理」,當然可以減少衝突,卻不能提供適切的牧養。團隊要有動力、合一地來牧養弟兄姊妹,必須培養肯改變、肯合作、肯學習的文化。今天領袖團隊若仍堅持己見,在有限的認知去牧養,這就難怪群羊不認識領袖的聲音了! … More 肯去改變的團隊
一年多的疫情對會眾有何影響,相信不是很多領袖能立時說出來。年多以來不能實體見面,究竟還有多少會眾留下呢?會眾的靈性固然重要,但他們面對甚麼難處、內心有何掙扎也不能忽視,傳道同工、長執又掌握了多少呢?加上近年社會政治環境變化很大,我們難以完全理解,在前景含混不清、事情複雜難料的情況下,堂會實在要有好的領導團隊才能應對! … More 含混不清時更要改變
過去在香港生活,信徒不需要太著重靈性都能做個「像樣」的基督徒,但轉瞬間,一切都被翻轉了。彷彿人在舞臺上,突然換了佈景,不再是自己的劇本,人站在臺上繼續演自己生命的戲,卻找不到對白,茫無頭緒。或許這個劇本、這個佈景,都催促我們認真聆聽幕後編劇──天父──的話,祂怎樣為時代把脈、詮釋現象,開出另類良方。對於信徒,這是個要認真對待信仰,更深信靠神的時候。若矛盾出現,就視之為一趟靈命深化之旅,好好咀嚼。 … More 矛盾讓人更寬廣
這個混亂和顛覆的時代,或許都可以是神聖的!聖靈在混亂中創造了許多契機,帶來屬靈的變革與突破。世界奉行理性、計劃、科學、大數據等,一切都是以計算來滿足人要掌控的慾望,但如今連大數據、網上的資訊都不一定可靠。信仰倡議的單純而行反而是時代的必修科。 … More 漫天風雪 圍爐取暖(下)